k8凯发官网入口新闻中心 /k8kaifa News
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培养时代新人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思享理应如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紧抓重点,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始终加强政治引领。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高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切实凝聚起“大思政课”全员育人的力量。
始终加强思想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高校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底气足、腰杆硬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育人成效。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清晰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要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时代脉搏,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所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把握规律,切实担负职责使命。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线,人才不是工业产品,不能走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的生产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育人育才,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坚持全员育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cq9电子官网平台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要明确自身定位、认真履责、主动作为,为每一名学子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以一言一行促使其向真向善向美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教育就是基石,基石越稳,楼身越固。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关注办好教育事业,才能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设定,也不仅是形式上的教学,而是一种致力于终身教学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整个学习成长过程均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方式。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因时而教、因人而教,让学生在每个成长阶段、不同成长环境都得到适时适当的教育。
坚持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发挥各种育人载体的优势,形成全社会、全体制、全机制、全时空、全要素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系统育人”大格局。各个部门、各门课程、各个环节要协同发力,坚持立德与立智相互融合,美育、劳育和体育相互贯通,打破不同课程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甚至不同院校之间的传统壁垒,创新方式方法,从不同层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培育学生、从不同方面教育学生。
凝心聚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育优秀人才。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是高校的“天职”和“本职”,为党和人民事cq9电子官网平台业培育优秀人才,需要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cq9电子官网首页入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兴教之源和立教之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也要有广博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既要做到亦师亦友,更要做良师益友;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既能够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关心,也能够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指导。要按照“四有”标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有好的环境,才有好的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统筹好育人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既做好管理者也做好服务者,经常深入一线,及时调研了解教师所思所想、学生所求所盼,从学生成长成才切题精准育人,从细微处入手精巧育人。要结合优势培育蓬勃向上的大学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要紧盯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强化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校园治理水平和能力,为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作者:刘雪峰单位:内蒙古大学宣传部)